找到相关内容22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音声形相而作佛事

    倾向。   问:“《金刚经》云:‘色见音声求,是人入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’如何立相标形,而称佛事?”  答:“息缘除事,此是破相宗。直论显理,即是大乘始教,未得有无齐行,体用交彻。...不屑的态度:“金佛不度炉,木佛不度火,泥佛不度水,真佛内里坐。”而这尊“真佛”,即坐在烦恼众生之中。赵州性相不二、众生与佛不二的理路,声言:“此事如明珠在掌,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。老僧把一枝草,为丈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2853411.html
  • 观心行道、觉照分明

    性。法门虽然繁多,恰如阳光四射,普照十方。任由一路,皆可返归同一圆满清净的如来觉性。诸法各异,诸法亦同。异在所显,同在所证。 《金刚经》偈云:“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 由此一问:诸色相修法,诸声相修法,诸尘相、妄相修法,纵有禅、净、密、律、八万四千,任其所选,选由所修,是人能否见如来”? 然而,初发心凡夫,尚不能全舍六根、不追六尘而行佛法,多因“最初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1259840.html
  • 关于《金刚经》四句偈的考证

    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(第六分)   4、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得见如来。(二十六分)   5.应如是生清净心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昧触法生心,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(第十分)   6.佛...内涵,故甚多解经者就说:四句偈就是指《金刚经》三十二品中的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又有人举说,法身非相分二十六品的“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为世尊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5362399.html
  • 诺那上师离港前夕开示记

    ldquo;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实相现前,如如不动。”数语为本。唐译金刚经八句,最堪玩索:“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应得见,彼如来妙体,即法身真性,法性不可见,法体... 诸位修行,必三密相应为本之要旨,即是把自己真如自性,平等扩充,差别流现,即是举手投足,皆手印之身密,出辞吐气,皆真言之口密,起心动念,皆观想之意密,法尔如是,不假思维。如人问贵姓,充口随应,绝不...

    莫正熹

    诺那|上师|红教|密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01523592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里的哲学思想

    本质的关系。  在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里,佛告诫人们不要迷信佛的形象,他说:"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"  在第八品依法出生分里,佛反复强调了谦虚的品质对于一个修道者的重要性,...进入低能量状态的障碍,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里反复强调摒弃概念和思维的重要性。  在《金刚经》第三品大乘正宗分里佛就告诫须菩提:"菩萨有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"就是说,一个自称为得道的人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02916444.html
  • 出家人,也是人之三十一:新学期第一课

    金刚经》中明明说得很清楚: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不禁目瞪口呆,就有人这么糊涂!   2、学佛的次第是先因明,再对法,再戒律,再般若,再中观或瑜珈,这是不可违背的。玄奘法师及...说过:修行人越修越没人气,这是佛教最大的悲哀。那么,要求大家从现在开始,就得着意于论文选题,到时候看一下,水平不错的话,答辩代替考试。   另一个呢,让大家一定把教理贯通。因为只剩下半年时间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1141291.html
  • 禅境蠡测两则

    能揣测的。况且,《金刚经》中佛已指出:“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”。《心经》首句“观自在菩萨”亦昭然示出,内观自我,达到自在境地,解行相应即是菩萨。心即佛,佛即心,心外无佛。禅师...  《禅》99年壹期,“道得也三十棒,道不得也三十棒。”实令学人不许动念开口,此一念不生,灵光独跃的当下,即是学人空涵妙有的本来面目,此心领神会体究者,名曰自明心地。  《禅》99年贰期,“有时一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547779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里的哲学思想

    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。  在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里,佛告诫人们不要迷信佛的形象,他说:“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  在第八品依法出生分里,佛反复强调了谦虚的品质对于一个修道...正好是大脑进入低能量状态的障碍,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里反复强调摒弃概念和思维的重要性。  在《金刚经》第三品大乘正宗分里佛就告诫须菩提:“菩萨有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就是说,一个自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952968.html
  • 再论《金刚经》 的四句偈

    字数不一定是固定的。如“无人相”、“无我相”是三个字,“无众生相”、“无寿者相”是四个字。《四句偈》除四个无相外,还有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;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”“色见音声求,是人行...再论《金刚经》 的四句偈  北华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 汤正权  达摩东来,传 佛心印,《楞伽经》四卷印心。由于《楞伽经》是讲唯识的,虽然唯识是科学的、逻辑的,分析得很精祥,但是它的学理太高深了很难看...

    汤正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5162396.html
  • 生于忧患·死于安乐——死亡的经验 谈临终救度

    色见昔声求,  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  真是太高兴了,因为佛陀不是明明说“色”是假相?它的美、丑不足以斤斤计较,计较自己的色相美丑,那只是在行邪道而已。所以,原来对的百衲衣...临终的救度法  生于忧患·死于安乐——死亡的经验 谈临终救度  许志明  勘透死亡的痛苦 才了悟佛法的伟大  “死———是人生最少的经验,因为它是每一个人最后的一次经验,大家经过了这一次经验...

    许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967761.html